NBA十年得分榜一经发布便遭到了“数据造假”的质疑。在篮网时期,哈登被纳什当作工具人,场均出场时间高达36分钟,而转会至里弗斯麾下后,他却只能坐在板凳上递毛巾。如今,快船队好不容易找回了状态,他却沦为第二;杜兰特在跟腱断裂后仍能场均贡献29分,却连前十名都未能进入;字母哥凭借新规带来的罚球红利刷出了高分,得了第一就真以为自己无人能敌了吗?数据的运用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球队巅峰时期,足球权可以随意挥洒,战术核心备受尊崇,这与那些四处漂泊、如同拼图一般的存在能相提并论吗?
哈登在火箭队那段时间,场均得分超过30分,那三年可谓是将魔球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他后撤步投三分球,再加上制造犯规罚球,几乎是用数学公式般的方法破解了对手的防守。然而,全联盟后来集体修改了规则,裁判一旦看到手部接触就装作没看见,这直接削弱了他三分之一的实力。相较之下,字母哥在三分线外只需两大步就能轻松上篮,防守球员甚至来不及反应,这又算是什么技术含量呢?谈及得分稳定性,德罗赞这位坚守传统中距离的篮球高手,二十年来始终如一地凭借背身单打攻克难关,他的数据或许并未呈现出爆炸性增长,但他的表现却以其持久性而著称。
一个常被忽视的细节是:得分榜所反映的是常规赛的表现。像詹姆斯这样的季后赛型老将,在常规赛中往往采取保守策略,注重养生篮球,因此排名自然会受到影响。而库里则带领勇士队运用传切配合,将得分爆发力集中在关键时刻,常规赛中常常在第三节就结束比赛。若要深入探讨得分能力,上赛季约基奇每场比赛出手仅14次,却能贡献25分,这种惊人的效率才是现代篮球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今联盟对进攻的推崇近乎疯狂。十年前,场均25分就能角逐得分王,而现今,没有30分以上都不敢轻易打招呼。那时,对体毛哨的指责会让人被贴上软蛋的标签,而现在,防守球员只需呼吸稍重,就可能遭受技术犯规。在这种环境下,新生代球员得分显然更加容易。十年间的竞技较量,关键在于持久续航——利拉德在得分上毫不逊色于任何对手,然而,由于开拓者在赛季后半段常常陷入低谷,他不得不频繁休息以确保身体健康,这种策略性的退让对总得分成绩产生了直接影响。
篮球职业生涯终究短暂。哈登在33岁时不得不转向控卫位置,而杜兰特在34岁时依旧依赖个人单打,字母哥在29岁时就已经需要五指护具。对比之下,东契奇在25岁时便四次跻身得分榜前二,新一代核心球员的持久力或许会令人震惊。然而,若十年后有人能够复制哈登36.1分的赛季表现,不妨为他塑造一座铜像——因为如今在联盟中,连制造犯规的机会都变得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