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17赛季的季后赛首轮赛事正激烈展开,上赛季总决赛的对阵双方,克利夫兰骑士队与金州勇士队,仿佛事先约定好般,均以4比0的比分轻松击败对手,成功挺进下一轮。至于其他六组系列赛的晋级队伍,目前尚属悬念。
抛开战绩不论,我们不妨先深入探讨系列赛的本质。依照NBA的规则,季后赛实行的是七战四胜的竞赛模式,以此来确定最终的胜者。换句话说,在一场系列赛中,率先赢得四场比赛的队伍将成为胜利者。那么,NBA为何会选择七战四胜制作为季后赛的规则呢?NBA季后赛的竞赛规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往下看。
【七场四胜制 已有超70年历史】
切勿误以为七胜四负的赛制是新生事物,实际上,自1949年BAA转型为NBA以来,这种季后赛规则就已确立。在NBA的统计资料中,BAA那短暂的三年历史同样被纳入NBA的悠久历史之中。在BAA时期的季后赛中,1947年与1948年的赛制大体一致,东部与西部的冠军展开了一场七战四胜的激烈对决,胜者将晋级至冠军争夺环节。与此同时,东部和西部排名第二及第三的球队各自进行了一场三战两胜的较量,这两场系列赛的赢家将再进行一场三战两胜的决赛。在这四支队伍中崭露头角的球队,将与东部和西部的冠军争夺者展开一场为期七场、四胜即夺冠的循环赛,最终获胜的一方将赢得总冠军的荣誉。
感觉似乎挺繁琐的,实际上,像七场四胜这样的赛制,在NBA成立伊始就已经确立,并且一直作为总决赛的既定规则。
1947年,费城勇士队凭借在东西部第二、第三名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总决赛,并以4比1的比分战胜了西部冠军芝加哥雄鹿队。这一总冠军被广泛认为是NBA历史上的首个总冠军。次年,1948年,巴尔的摩子弹队在东西部第二、第三名的对决中获胜,并在总决赛中击败了东部冠军费城勇士队。
1949年之际,BAA赛事规则发生变革,NBA东西部季后赛正式登场。东西部各有四支球队跻身季后赛行列,它们需分别经历两轮三战两胜制的淘汰赛,最终脱颖而出的两支队伍再进行一场七战四胜制的总决赛,以决出最终的冠军。尽管前两轮系列赛的赛程长度存在差异,但整体赛制已基本与现今NBA季后赛相仿。
自1984年起,现代NBA的季后赛体系正式实施。当时,东部和西部联盟各有八支队伍成功晋级,它们依照常规赛的排名进行对决,历经四轮激烈的淘汰赛,最终角逐出年度总冠军。按照1984年的规定,除了首轮季后赛采用五战三胜的赛制外,后续的赛事均依照七战四胜的规则进行。至2003年,局势再度演变,NBA将季后赛首轮赛事调整为七战四胜制。自此,七战四胜制成为NBA季后赛的主旋律,所有淘汰赛事均依照七战四胜制进行。
经过计算,目前我们所目睹的这种七战四胜的赛制,在NBA中已经拥有超过七十年的悠久历史。
【为什么会是七场四胜制?】
实际上,无论是七场四胜制、三场两胜制,还是五场三胜制、九场五胜制,它们的核心宗旨一致,即在避免平局的前提下,确保系列赛结束后双方能够决出胜负。回顾NBA早期的比赛规则,我们可以看出,七场四胜制仅在总决赛阶段被采用,而其他赛事则普遍实行三场两胜制。随后,这一规则逐渐演变为五场三胜制,并最终实现了赛制上的全面统一,即七场四胜制。
由此可见,七场四胜制并非自诞生之初便被定为首选,而是经过一段漫长的演变与提升过程才逐渐成为主流。至于最终采纳七场四胜制,其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七场四胜的赛制下,若一支队伍以4比0的比分轻松获胜,那么其参赛的四场比赛中,一半是在自家主场进行,另一半则是在客场进行。这种情形是五场三胜制和九场五胜制无法实现的,因为在这种赛制中,只要赢得奇数场胜利即可晋级。所以,一旦某队以3比0或5比0的比分横扫对手,那么其主场与客场的比赛次数必然无法保持平衡。
三场两胜的赛制虽然能够实现与七场四胜相似的胜场数,但其中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相较于七场四胜制要显著得多。此外,赛程的紧凑性使得观众难以充分领略比赛的精彩。因此,伴随着NBA的发展以及观众群体的不断扩大,三场两胜制逐渐被摒弃,而七场四胜制则成为了新的主流。
NBA作为一家职业篮球组织,不仅要关注篮球本身的事务,还需兼顾商业发展的需求。季后赛作为常规赛的延续,是真正决定各队排名的激烈对决,其受观众喜爱程度自然也远超常规赛。鉴于此,NBA在确保球员体能充足的前提下,持续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于是,五场三胜制、七场四胜制等赛制便应运而生。相较于其他赛制,九场五胜的赛程显得过于冗长,这样的赛制并不适宜用于NBA季后赛。
随着比赛场次的增多,NBA季后赛的总收入相应提升,进而导致球队在季后赛中的分红有所增长。据美国媒体报道,自2003年赛制调整以来,首年度的季后赛分红便上涨了近10%,而且这一比例逐年攀升。
季后赛赛制的延长使得未能晋级季后赛的球员以及首轮便遭淘汰的球员拥有了充裕的休整期,这有助于他们以更佳的身心状态迎接新赛季的挑战。
那么,在这七场四胜制的竞赛框架之下,究竟主场与客场的具体轮换顺序是如何设定的呢?
【2-2-1-1-1赛制获全票通过】
在采用七战四胜制的竞赛模式里,存在三种典型的主客场轮换策略,它们分别是“2-3-2”型、“2-2-1-1-1”型和“1-1-1-1-1-1-1-1”型。具体来说,即“拥有主场之利的队伍起初在主场进行两场比赛,接着转战客场进行三场,最后再次回到主场打两场”,“拥有主场之利的队伍起初在主场进行两场,随后客场打两场,而接下来的三场比赛则是主场、客场、主场的顺序进行”以及“拥有主场之利的队伍起初在主场打一场,紧接着客场打一场,之后主场和客场交替进行”。观察发现,不论采取何种策略,均能保证若某队以4比0的比分轻松击败对手,那么在晋级过程中,该队的主场与客场赛事数量将保持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在NBA的早期阶段,采用七战四胜制的系列赛,普遍实行的是“2-2-1-1-1”的主客场轮换模式。然而,在1985年以前,总决赛的赛程安排有四年是特例,这四年分别是1971年、1975年、1978年和1979年。自1985年起,随着魔术师约翰逊与伯德之间的激烈对决愈演愈烈,NBA对主客场安排进行了调整。在1985年至2013年的季后赛期间,除了总决赛,其他比赛依旧按照“2-2-1-1-1”的赛程进行,而总决赛的主客场轮换则调整为“2-3-2”,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球队在总决赛阶段的旅途劳顿。NBA分为东、西两个赛区,而洛杉矶湖人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这两支常年在总决赛亮相的队伍,它们所隶属的城市相隔超过3000英里(约合4828公里)。
尽管“2-3-2”的赛制降低了球队在旅途中的辛劳,但对于享有主场之利的队伍而言却显得不够公正。在完成了两个主场的比赛后,他们必须紧接着面对连续的三个客场挑战。若在客场遭遇对手连续三场胜利,那么这些球队将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在2013年10月,NBA的全体球队老板一致同意,以全票方式通过了决议,决定将原本的“2-3-2”总决赛主客场轮换顺序更改为新的“2-2-1-1-1”排列方式。
也就是说,当前NBA季后赛中,每一轮系列赛均采用七战四胜的赛制,且比赛的主客场顺序严格遵循“2-2-1-1-1”的规则。
【最残酷的方式带来最精彩的比赛】
谈及七场四胜制中最为扣人心弦的较量,几乎无人会迟疑,一致认为那便是第七场。
第七场在七场四胜制中被誉为抢七大战,一旦双方进入这场激战,便标志着他们在该系列赛中需重新从零出发。截至目前,NBA季后赛中已上演了126场抢七大战,其中不乏广为流传的精彩对决。
在1998年的东部决赛中,公牛队以4比3的比分战胜了步行者队,而这场双方激战至第七场的对决,则被描绘为乔丹与雷吉-米勒之间的顶级球星较量。米勒与公牛队的恩怨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他曾明确表示自己绝不会加入尼克斯和公牛这两支球队。然而,公牛队经过一番苦战,最终还是击败了步行者队,成功晋级。赛后,皮蓬仍然心有余悸,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这无疑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经历过的最为惊险的季后赛系列赛之一。
2016年的总决赛中,骑士队一度以1比3的劣势落后,但在勒布朗-詹姆斯的带领下,他们发起了一场绝地反击,连续赢得三场比赛,最终以4比3的总比分实现了逆转,夺得了总冠军。在至关重要的第七场比赛中,詹姆斯贡献了三双数据,得分27分、篮板11个、助攻11次,同时还有2次抢断和3次盖帽,兑现了他为克里夫兰带来总冠军的承诺。
【结语:七场四胜制赛制也将改变?】
那么,这种抢七的精彩还能延续多久?
2014年,NBA主席萧华刚履新之际便提出愿景,期望NBA季后赛能效仿NCAA锦标赛的模式,引入一场决胜负的赛制。萧华曾如此阐述他的观点:“在我看来,NCAA最引人入胜且令人振奋之处,正是其单场淘汰的赛制,这种制度能够为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并使得比赛更具戏剧张力。”
萧华的看法得到了小牛队老板马克-库班的认同。然而,尽管如此,实际操作起来却面临不少挑战。毕竟,单场淘汰制的随机性过高,没有人愿意在经过漫长的赛季后,最终败给运气。正因如此,NBA至今依然坚守着七场四胜制的系列赛规则。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出现一种比七场四胜制更为便捷、更高效的季后赛赛制。
至于时间么?还是等待萧华的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