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数日前,四川队凭借“邓哈哈”三外援的强大阵容,在半决赛中轻松击败新疆队,勇闯总决赛。他们继2013年的山东队之后,成为第二支跻身总决赛的三外援球队。四川队的晋级之举迅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热议,尤其是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发表的一篇题为《四川队若夺冠将是笑话》的文章,更是激起了轩然大波。
这篇文章的主旨并不复杂,它指出在一支拥有三名外籍球员的队伍中,本土球员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占据的空间极为狭小;即便球队成功夺冠,对本土球员的锻炼和成长帮助也不大,实际上只是三名外援个人技艺展示的舞台。那么,这三位外籍球员对中国篮球的发展,究竟起到了滋补的作用还是带来了负面影响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追溯其根源,探究三外援政策的起源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三外援政策的诞生与执行,其源头可追溯至2008-2009赛季。当时,篮协明文规定,联赛排名末尾的4支队伍以及新加入的2支队伍,共计6支队伍,可享受亚洲外援的待遇。此外,亚洲外援的运用与国内球员无异,不受外援上场人次规定的约束。篮协先前颁布该规定,初衷在于旨在减少实力较弱队伍与强劲对手间的差距,对CBA的竞争格局进行优化,并提升比赛的观赏性和悬念感。
起初,引入三名外援的举措并未显著提升众多球队的竞技水平,这背后的原因众多。首先,CBA的整体投资规模偏低,即便到了2010年,新疆队以130万美元年薪签下外援昆西·杜比时,整个CBA都对杜比的身价感到震惊,认为其已是极高的价位。相较之下,如今哈达迪的年薪早已远超这个数额,由此可见CBA投资增长之缓慢。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当时的亚洲区域内,顶尖球员的数量并不多,这就使得在增强CBA各支球队实力方面,难以实现显著的提升。
2008至2009赛季,山西队曾引进了一位名叫瑞斯兰木的哈萨克斯坦球员。然而,整个赛季他只为球队出战了16场,成绩十分糟糕,得分仅为2.7分,篮板也只有2个,对球队的帮助微乎其微。但这种情况随着某支球队的崛起,很快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009-10赛季,姚明重返上海队,担任球队老板一职,随之而来的是球队经历的深刻变革。李秋平的位置被邓华德所取代,与此同时,球队还引进了一位来自约旦的外援,他体态苗条却球技出众——阿巴斯。在该赛季,得益于卢卡斯、塞勒和阿巴斯的助力,球队成功跻身前四,成为CBA联赛中令人瞩目的黑马。
自那时起,CBA联赛中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采纳策略,积极引入高水准的亚洲外援,以此作为快速提升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西亚篮球近年来整体实力显著上升,哈达迪、巴赫拉米、卡姆拉尼、道格拉斯等球员在亚洲篮球界均达到顶尖水平。这些亚洲外援迅速崛起,成为改变CBA整体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山东队曾在三年前凭借三名外援杀入总决赛,青岛队去年也因三名外援的助力闯入四强,而今年四川队则凭借三名外援的优势,横扫新疆队挺进决赛……
尽管这些外援助力不少水平一般的球队实现了逆袭,但也引发了众多质疑,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外援数量过多严重限制了本土球员的出场时间和成长空间。在本赛季,这五支引进了亚洲外援的球队中,除了四川队的哈达迪平均每场得到33.5分钟的出场时间,其他四名亚洲外援的平均出场时间均超过了40分钟。在这种状况下,国内球员在比赛中的出场时长以及触球次数上,不得不对外援给予较大程度的妥协。自从实施末节单外援政策以来,亚洲外援的作用愈发凸显,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出场时间并未受到任何限制。
对于一支球队而言,亚洲外援的加入仅是过渡性的一个时期,只要该队伍未身处联赛末尾的几个位置,那么在下个赛季,他们便无法获得三外援的资格。即便三外援的表现一时风光无限,但这短暂的“辉煌”过后,球队仍需回归到现实之中。山东在2013年,青岛在去年,都曾刮起过黑马旋风,但紧接着的一年,它们都没能重返季后赛的舞台。这一现象不禁让人忧虑,本赛季的四川队是否会步其后尘,重蹈覆辙,陷入“尝鲜即止”的困境。
亚洲外援的加入,尤其是像哈达迪这样的顶级亚洲外援的加入,显著增强了CBA球队的整体竞争力。然而,这种成功并非全然归因于亚洲外援的贡献。以山东和四川这两支曾跻身总决赛的三外援球队为例,深入分析便会发现,他们的本土球员同样具备不俗的实力。山东队实力雄厚,丁彦雨航和睢冉都曾是国家队的一员,陶汉林、李敬宇、吴轲等球员也各自拥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本赛季,四川队引进的老将孟达,堪称CBA顶尖的射手;贾诚和徐韬都曾效力于国奥队,其中贾诚更是国奥队的主力球员;于澍龙在2010年代表国家队参加了世锦赛;而王汝恒、吴楠和张春军则是CBA赛场上的老将,征战多年。
引入三位外援之后,球队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这不仅使得国内球员在角色定位上更加清晰,各自负责的职责更加分明,而且他们的表现也日益趋于稳定。
实际上,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三外援政策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CBA选秀体系尚不健全,球员流动性受限,实力较弱的队伍往往缺乏一条通往提升实力、攀登更高排名的途径,而三外援政策则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契机,同时也让投资者看到了更佳成绩所能带来的丰厚回报。
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来愈多的队伍开始招募能力更胜一筹的亚洲外援,这些外援的出场时间也在持续增加。回顾几年前,外界已有不少声音提出质疑——为何要让那些拿着高薪的亚洲外援在CBA联赛中尽情磨炼,而我国球员却迟迟无法获得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样的做法究竟有何价值?
正因为这样,近期内对三外援政策的反对声音愈发高涨,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便是上海队的负责人姚明。姚明在多次接受采访时,明确表达了对三外援政策的不满。他曾言:“我们削减了一个外援名额于第四节,旨在促进国内球员的成长,然而,此举却意外地提升了亚洲球员的出场时长,甚至可能增加其人数,因此,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姚明与上海队曾亲身实践,积极舍弃了亚洲外援的名额,以此行动彰显他们的立场。
在本赛季,传闻四起,篮协似乎有意在不久的将来对三外援政策进行调整,或许会撤销该政策,亦或是缩减具备三外援资格的球队数量。若四川队成功夺冠,其成就甚至可能激发篮协对三外援政策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整,包括取消该政策或缩短亚洲外援的上场时间。亚洲外援的加入显著提高了CBA联赛的整体竞技水准,而且像哈达迪、巴赫拉米这样的高水平外援在CBA的长期效力,使得中国球员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他们的风格,从而为我国球队在亚洲赛场上对抗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准备基础。去年在亚锦赛上,中国男篮正是凭借这种充分的准备,成功击败伊朗队,夺得了冠军,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亚洲外援与中国本土球员之间的竞争已成为公认的现象,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中国球员同样应当享有均等的机会。然而,本土球员无需过分缺乏自信,正如郭艾伦曾言——我并不认为亚洲外援是对我的赞誉,我们才是亚洲的冠军,我们才是亚洲的顶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