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夫特成为拜仁队史上在任时间最短的主力门将,许多拜仁球迷对他并不熟悉。他自2006年起加入拜仁预备队,成为拜仁青训体系的一员。经过两个赛季的预备队生涯,2008-2009赛季,随着卡恩和德雷尔的离开,克拉夫特得以晋升至一线队,成为伦辛和布特的替补。伦辛在两年后状态有所下滑,因而离开了拜仁。随后,克拉夫特接任二号门将,并在欧冠小组赛的最后两轮比赛中亮相,表现相当出色。当时,即便是卡恩和迈耶也对他这位年轻的同辈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克拉夫特若假以时日,必将成就非凡。
拜仁队的主力守门员布特当时已经36岁,他的状态明显在下滑,因此到了赛季中期,范加尔教练决定更换首发门将。他挑选了活动空间更广、更适应荷兰战术体系的克拉夫特来顶替布特的位置。这位1988年出生的克拉夫特当时年仅22岁,甚至比诺伊尔还要年轻。在那个赛季的第18轮,拜仁在客场迎战沃尔夫斯堡,这成为了克拉夫特在德甲的首次亮相。在上半场补时的关键时刻,面对前德国足球先生格拉菲特主罚的点球,克拉夫特英勇地扑出了皮球,从而为拜仁确保了客场战平的结果。在随后的几场联赛中,他的表现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仍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他真正声名鹊起,是在欧冠1/8决赛的首回合比赛中,拜仁客场挑战梅阿查球场上的国际米兰,这支球队在上赛季的欧冠决赛中曾击败过拜仁。克拉夫特表现出色,多次做出精彩扑救,成功零封了国际米兰的进攻,尤其是下半场他侧身扑救埃托奥的射门,更是精彩至极。在比赛的最后关头,戈麦斯补射得分,为拜仁打入了全场唯一的进球,这场客场胜利也让拜仁看到了复仇的曙光。一时间,各种赞誉如“新卡恩”、“圣克拉夫特”、“有他无需诺伊尔”等纷至沓来,德国国家队对他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加深。
在2010年,克拉夫特曾被普遍看好,有望与诺伊尔争夺德国国家队的主力门将位置。然而,他年轻且情绪不稳定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场对阵国际米兰的比赛之后,拜仁在主场迎战联赛领头羊多特蒙德时,以1比3的比分惨败,而克拉夫特对于这场失利中的几个丢球负有不可忽视的责任。在德国杯周中的比赛中,克拉夫特正面遭遇了诺伊尔,而诺伊尔凭借一场近乎完美的表现,彰显了两人之间在实力上的显著差异。紧接着的联赛中,拜仁客场以1比3的比分不敌汉诺威96,克拉夫特在应对对方球员的远射时显得准备不足,尽管他奋力双拳击球,但球却意外地飞入了对方球门,导致拜仁在一周内连续遭遇三场败仗。到了欧冠1/8淘汰赛的次回合比赛,在安联球场,克拉夫特的神奇表现并未再现。拜仁在前场错失良机,而后场则连续出现错误,结果在第87分钟被潘德夫致命一击。国际米兰仅三次射门便全部转化为进球,而克拉夫特却未能扑出任何一球。尽管这几次失球并非全因他个人失误,但克拉夫特身上“新卡恩”的称号似乎已逐渐褪色。更糟糕的是,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在联赛倒数第六轮的关键战役中,拜仁客场挑战纽伦堡,克拉夫特在防守时意外将球传给了对方,导致对手轻松得分。这一平局使得拜仁争夺联赛前三名的希望变得异常脆弱,范加尔因此失去了高层信任,被迫下课,而助理教练容克接替了他的位置。容克上任后迅速调整阵容,将老将布特重新启用,并将克拉夫特撤下首发,安排在了替补席上。拜仁的稳固防守为其进攻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最后五轮比赛中,球队取得了四场胜利和一场平局,总计获得13分,从而顺利锁定了下赛季欧冠资格赛的参赛资格。
2011年的夏日,克拉夫特因失望而告别了拜仁,转投柏林赫塔。起初,他仍是球队的首发门将,然而在最近两年,他却沦为替补,境遇令人感慨。在德国足坛,门将人才济济,这位曾被赞誉为诺伊尔强劲对手的“年轻门神”似乎已被人们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