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的夜晚,北京工人体育场以及大连梭鱼湾足球场仍旧人声鼎沸。在这场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6轮的较量中,国安队主场迎战云南玉昆的比赛吸引了41572名球迷到场助威,与此同时,大连英博与浙江队的比赛也吸引了50672名球迷涌入球场。国安与大连两队,作为中超联赛中最具吸引力的两大球迷群体,再度彰显了对足球的狂热之情;即便赛事定于周一进行,也就是在忙碌的一周工作伊始的下班时分。
现场气氛热烈,然而具体数据更具说服力。据相关统计,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在本赛季周末举行的比赛中,周五19时后开球的赛事,最高入场人次达到了61185,平均入场人次为60132;而北京工人体育场在周末举行的比赛中,周五19时后开球的赛事,最高上座人次为54309,平均上座人次为47693。由此可见,这两场周一进行的联赛,其上座率显然相对较低。
30日晚深圳新鹏城的主场观众人数同样明显下滑
明明第16轮的比赛本可以在周六和周日进行,可为何偏偏要将一半的比赛放在周一进行?这一点让人感到困惑。本赛季中,一些中超比赛在工作日进行,竟然安排在晚上18时开球。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在这个时间点赶到球场几乎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这种“不正常”的赛程安排,究竟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能在周末解决的比赛为何安排在周一?
中超第16轮赛事中,有四场比赛定于6月29日(周日)进行,另外四场则安排在30日(周一)开赛。前一轮的第14轮比赛于6月13日(周五)和14日(周六)举行,而第15轮则是在6月25日(周三)和26日(周四)进行。在这两轮联赛之间,还特别安排了一轮足协杯的对决,时间为6月20日至22日。
由于足协杯赛事占据了连续三天的赛程,上海海港、上海申花、青岛西海岸、河南以及浙江这五支球队的比赛被调整到了第三日的周日进行,所以第15轮的上海海港与大连英博、河南与云南玉昆的两场对决被提前至周四进行——这一变动引发的直接后果是,这四支球队的第16轮比赛全部被安排在了周一进行。
大连英博主场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创下入场人数赛季最高
观察邻近的日本J1联赛的处理方式,可以发现,自国际足联比赛窗口于6月10日关闭后至上周周末,日本也进行了三轮职业联赛以及一场杯赛的安排。具体来看,6月14日和15日进行了J1联赛的第20轮比赛,6月21日和22日则是第21轮,而6月28日和29日则是第22轮的比赛。周六周日两日是三轮联赛的固定举办日,杯赛则分别定于6月11日和6月18日进行,这样的安排并未对联赛的常规进程造成干扰。日本J1联赛一直将周末的比赛时间固定在周六和周日,在本赛季已进行的22轮比赛中,只有第10轮有一场是在周五进行的,而周一的比赛场次则为零。
在全球足球界当前的进展态势下,俱乐部间的赛事往往不得不实行一周两赛制,而如何合理规划比赛日程,已有众多成功的先例可供借鉴。以欧洲地区为例,一般会在两场对决之间预留至少72小时的休息时间,这便使得周四参赛的队伍基本能够参与周五晚上的比赛。英超、西甲、意甲等顶级联赛通常会在周一晚上安排一场比赛,以此来满足转播方的需求。
中超的赛程安排显得杂乱无章,比如本赛季的第三轮、第六轮、第十三轮以及第十四轮的比赛,均被定在了周五和周六进行,对周日下午和晚上的“黄金时段”视若无睹;而且,此次还出现了单轮四场比赛全部集中在周一场的异常现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上赛季就已经存在,即便中足联成立至今,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尽管联赛的赛程设定可能受到转播商的影响,但上述问题并非仅凭“转播要求”就能简单解释。此外,对于当前中超的各支球队来说,实实在在的球票收入显然比微薄的转播费用分成更为关键。那些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似乎并未充分考虑基层球队的实际情况。
成都蓉城主场球市稳定,无论周中周末均高于40000人
工作日傍晚开球,太为难上班族了
根据数据统计,在本赛季的中超联赛中,绝大多数球队的周末比赛现场观众数量显著高于周中比赛,特别是在几个主要的票房收入较高的球队中,这种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
大连英博在本赛季的周末比赛,观众入场人数平均达到了60132人次,这一数字是工作日(43032人次)的两倍还多;国安队的周末观众人数为47693人次,较之工作日(41044人次)增加了14%;申花队周末的观众入场数是38175人次,相较于工作日的30354人次提升了20%;而山东泰山队的周末场均观众数更是高达28649人次,是工作日(18593人次)的近一倍半。上海海港、武汉三镇、梅州客家以及河南等地的主场,球市情况大致相当。
周中的赛事对于渴望亲临现场的球迷来说并不那么便利,尤其是中超周中的部分比赛,竟然将开球时间定在了18点,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除非请得假来,否则对于那些正常上班的球迷来说,下班后赶到球场几乎是不可能的。
4月2日,周三傍晚6点整,中超联赛第三轮赛事中,上海申花在主场迎战云南玉昆的比赛准时吹响了比赛开始的哨声。然而,上海体育场的观众席上座率仅有25775人,这一数字明显低于平日中的平均上座率。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第七轮,天津津门虎在主场与海港的对决同样被定在了周三晚上6点,但到场的观众人数仅有15763人,创下了天津队本赛季的最低上座纪录。
长春亚泰球市不佳,赛季至今场均上座不到8800人
即便将比赛时间推迟至晚上7点,依然存在不少令人不悦的案例。在第7轮比赛中,大连英博在周三的19时进行的主场与河南的比赛,到场观众仅有36133人,而大连其他主场的入场人数均未低于5万;同样,浙江主场在19时对阵梅州客家的比赛,入场观众仅有15624人,创下了浙江赛季的最低纪录。遗憾的是,类似的情况恐怕还将持续出现。以海港为例,本赛季还有三场联赛将在工作日18时开球。
赛场中显现的最低观众出席率已充分揭示了问题——选择在平日傍晚进行比赛的决定显得极为不合理。这一现象并非“转播需求”所能合理化。考虑到球迷群体的不断细分和转播途径的多样化,如同二十年前那样,为了转播目的而调整比赛时间的做法已经不再必需。英超联赛安排不同的比赛开始时间,主要是为了满足全球范围内的转播需求,而非仅仅考虑本地观众的收视情况。
中超并非简单模仿英超的行为,然而在“不正常”的比赛时间安排中,显露出了中国足球协会的不专业。作为新兴的职业联赛组织,中国足球协会理应更加重视俱乐部的意见,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联赛中这类令人尴尬的笑话和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