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城市里到处都弥漫着足球的韵味,这项运动在此地的地位非同一般。不完全统计显示,伦敦分布着超过100家足球队,其中就包含了5家英超球队,也有说法是6家。这些英超俱乐部具体包括富勒姆、切尔西、水晶宫、热刺和阿森纳。
百年宿敌
足球比赛总伴随着竞争,足球比赛总伴随着矛盾。伦敦市的足球发展历程中,从来不会缺少俱乐部间的矛盾纠葛,而在所有这些数不清的矛盾纠葛里,又以阿森纳和热刺“北伦敦双雄对决”最为白热化。阿森纳与热刺之间的宿怨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913年,他们就此成为了英格兰足球界持续百年的“死对头”,从俱乐部高层到基层员工,双方都互不买账。
北伦敦德比
必须承认,全球足球界大概只有英格兰这种足球传统深厚的地区,才能看到这般旷日持久的较量,那么阿森纳和热刺的宿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何两支队伍在超过百年的岁月里,始终是彼此的死敌呢?本文将详细解析北伦敦这两支劲旅漫长历史中的恩怨纠葛。
现代足球在英格兰的飞速发展
早期足球规则
足球在11世纪由英格兰人创造出来,很快就在欧洲大陆上变得极为关键,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文体活动。足球的进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料,1848年,全球首部详尽的足球规则文献《剑桥规则》问世,这标志着足球运动开始进入规范化的书面记录阶段,1863年,世界上第一个官方的足球管理机构英格兰足球总会正式组建,英足总的成立意味着足球正式进入了由官方机构统一管理和全国范围推广的新阶段。
国际足联logo
借助众人的付出,众多具备权威地位的官方足球机构接二连三地建立起来,众多足球赛事在官方机构的指导之下,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井然有序的运作情形。然而联赛开赛时的日程规划极为杂乱,门票销售及主客场场地等基础条件常常无法满足标准,时间久了,一些商界人士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便察觉到英格兰足球界亟需创建一个能够持续运作且场地分配清晰的竞技组织。
英格兰足球联赛的诞生
经过多方协作,英格兰足球联赛最终于1888年4月,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正式成立,最初的十二家俱乐部包括:西布朗维奇、狼队、伯恩利、埃弗顿、布莱克本、德比郡,阿斯顿维拉、诺茨郡、斯托克城、普雷斯顿、博尔顿、阿克林顿。
英格兰足球联赛logo
英格兰足球联赛创建之时,泰晤士河畔的两支劲旅——热刺与阿森纳,尚无资格跻身职业足球行列,它们当时还只是众多业余球队中的一员,就连维持日常运转的财力都捉襟见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支原本毫不起眼的业余队伍,最终成长为伦敦北部实力最顶尖的俱乐部?
热刺的创立
热刺俱乐部诞生的过程十分偶然,这家在英格兰足球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织,其创建的缘由与足球运动本身关联不大。
1882年,由“圣约翰长老派教徒学院”和“托特纳姆文法学校”派出的板球选手们,宣告夏季赛事的落幕,并踏上了悠长的冬季休整旅程。那个竞技年,这两所学院的板球健儿们竞技状态均不理想,在联赛角逐中,他们最终未能收获预期的佳绩。面对严峻的竞技压力,这群运动员们选择在休赛时段,仍旧坚持刻苦训练。
早期的英格兰板球比赛
但那个时段英格兰境内冬季不开展板球赛事,那些板球选手们便商量创建一家足球组织用来锻炼身体。1882年冬季,后来称作“热刺足球俱乐部”的团体在伦敦宣告成立,当时因为资金不足,他们还没有条件建造专属的运动场地,所以早期的热刺长时间都在托特纳姆湿地的公共运动场进行活动。
阿森纳的创立
阿森纳的建立过程也颇具故事性。当19世纪中期足球在欧洲广受欢迎时,许多俱乐部纷纷建立起来,但当时组建俱乐部并无任何要求,创办者无需具备资金基础,也不必拥有场地设施,就能成立自己的球队,阿森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群对足球一无所知的工人创建的。
阿森纳成立之初的队徽
1880年代伦敦伍尔维奇地带设有家武器制造公司,招牌叫“皇家阿森纳”。厂里干活的人个个都爱看足球赛,可当时那片区域没几个像样的球会。大家凑到一块儿商量,最终拿定主意,要自个儿弄个俱乐部。
1886年,阿森纳在伦敦伍尔维奇地区宣告成立,发起人均为当时皇家阿森纳武器制造厂的雇员,因俱乐部最初坐落于该地区的“戴尔广场”,这批雇员便将组织命名为“戴尔广场”。
戴尔广场
阿森纳俱乐部在成立之初的场地位于戴尔广场,因为其运营开销完全依靠皇家阿森纳兵工厂的职工们捐助的资金来维持,因此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面临经济上的极大压力,既无法租用一个称心如意的比赛场地,也无法投入财力去购买处于良好竞技状态的运动员。在1893年以前,阿森纳一直是一支无足轻重的业余队伍,依靠为数不多的杯赛以及业余性质的联赛来维持生存。
阿森纳率先进入职业联赛
与阿森纳俱乐部因财政紧张而不得不参加多项非职业赛事不同,初建时期的托特纳姆热刺在资金方面相对宽裕,然而那批板球好手成立俱乐部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在冬季维持训练状态,因此该组织并未得到管理层充分重视,作为一家新兴的足球俱乐部,它获得的初始资金支持相当有限。
为增强俱乐部在伦敦业余联赛中的对抗能力,皇家阿森纳武器制造厂的从业人员寻访到一位在伍尔维奇地带颇具实力的出资者,这些从业人员成功劝导了这位出资者,促使其成为阿森纳俱乐部史上首位持股人,该出资者的资本注入,使得俱乐部于1891年顺利实现转型,并且成功在英格兰足球总会备案,确立为职业竞技组织。
阿森纳早期保守资金困恼
两年之后,阿森纳踏入了英格兰足球乙级职业联赛的赛场。当时,多数英格兰球迷对这支刚起步的工人球队并不看好,他们觉得,像阿森纳这样的队伍,根本无法在当时的英格兰联赛中立足。
然而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现了,虽然阿森纳俱乐部在刚成立的时候财力有限、队员数量匮乏,但球队选手们承袭了劳动者顽强拼搏、绝不低头的可贵品质,他们在比赛中的斗志始终非常旺盛。依靠坚韧的赛场表现,他们多个赛季持续在低级别联赛中稳固位置,这种百折不挠的态度,促使阿森纳俱乐部赢得了首批始终如一的拥趸。
地产大亨诺里斯入主阿森纳
阿森纳建队十八年后,这个由众多工薪阶层组建的球会成功晋升至英格兰顶级联赛,此番成就轰动全国足坛,并间接推动了众多草根球队的迅猛崛起。然而当时阿森纳的阵容实力远未达到角逐顶级赛事的标准,即便他们在低级别联赛中展现了极为坚韧的竞技状态,但鉴于双方整体能力存在明显差距,球队还是在1913年赛季末再次被降级至第二等级联赛。
俱乐部高层的职位调整之后,他们终于感受到经济困难对球队比赛结果造成的巨大压力,于是决定联络一些本地面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探讨合作可能,结果却意外地接洽到了在英格兰境内颇具声望的房产界巨头诺里斯先生。
阿森纳俱乐部首任主席--诺里斯爵士
诺里斯非常欣赏阿森纳的优良作风,也看重其稳固的球迷基础,为了能够加入阿森纳,他决定舍弃自己在英格兰联赛中的另一家球队富勒姆,因为英足总有规定,一个投资人不能同时拥有两家俱乐部。没过多久,诺里斯就开始投入巨额资金为阿森纳引进新球员,球队的阵容实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增强,然而诺里斯爵士的这笔重金投入并没有让阿森纳的竞技表现立刻产生明显改善,随后阿森纳连续多个赛季的升级目标都以落空收场。
诺里斯爵士主导了阿森纳搬迁至海布里事件
诺里斯确实是英格兰有名的房产巨头,经深入探究,他发觉阿森纳表现受限的重要原因,在于球队位于一个偏远的地方。阿森纳俱乐部当时位于伍尔维奇,这个区域属于伦敦的边缘地带,从前文可以了解到那里是伦敦最为偏僻的地方之一,无论是出行便利程度还是基础设施条件,都远远逊于伦敦其他区域,正是地理位置的制约,使得阿森纳难以吸引更多球迷和球员的加入,进而对球队的比赛成绩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阿森纳正式进入北伦敦
查明症结之后,诺里斯爵士会同阿森纳众多股份持有者磋商,最终敲定了迁址俱乐部的方案。在诺里斯爵士持续数月的审慎调研之后,这位房地产巨擘决定将球队落脚点选定在北伦敦的海布里地段。
海布里球场正在修建中
海布里地区地处北伦敦中心位置,属于那个时期北伦敦最为热闹的街区之一。诺里斯凭借出色的地产经营才能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于1913年促成阿森纳与圣约翰神学院达成场地买卖共识,使得海布里球场从此成为俱乐部的资产。就在众多阿森纳球迷欢欣雀跃打算再度冲击顶级联赛之际,无人料到他们与北伦敦那支老对手热刺之间持续百年的纷争,即将拉开序幕。
同时期热刺的发展
热刺俱乐部比阿森纳俱乐部创建时间早两年,这家机构直到1908-1909赛季才首次加入英格兰足球乙级联赛,然而热刺在乙级联赛中的进步过程非常顺利,他们仅用了一个赛季就凭借优异的表现,以乙级联赛第二名的身份成功晋级英格兰足球顶级联赛。但热刺刚升入顶级联赛时,境况与阿森纳相似,同样面临实力短板的问题,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在甲级联赛的中下游苦苦支撑,为保级而战。
历史上首次纠纷
1913年,阿森纳在俱乐部主席诺里斯主持下,从伍尔维奇地区迁往北伦敦,英格兰顶级联赛的热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俱乐部高层与球迷都向英足总投诉阿森纳的这次迁移。热刺俱乐部发起的这场规模不小的反对行动,确实有其可以理解的原因,因为阿森纳的加盟,势必会对他们的支持者数量和比赛水平造成影响。
阿森纳队员正在训练
诺里斯在决定把阿森纳从海布里迁走时,就已经权衡了热刺可能的不满,他事先把所有关于搬迁的细节和同圣约翰神学院签订的场地交接文件都提交给了英格兰足球总会,因此即便热刺后来多次向英足总表达强烈反对,也未能改变任何决定。这一事件致使原本毫无关联的两个俱乐部首次产生矛盾,然而当时热刺尚在顶级联赛,阿森纳则身处次级联赛,双方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因此尽管此事相当令人不快,但并未造成轩然大波。
先前提及的阿森纳迁移争议虽引来了热刺的激烈抵制,不过彼时双方并无直接的利害冲突,因此最终这次争议未能形成实质性问题。然而接下来要阐述的事件,才真正让这两支球队站在了尖锐对立的位置,从此以后阿森纳与热刺在英格兰足球界变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
鉴于当时英格兰足球界日益兴盛的状况,为了激励各俱乐部增加资金投入,英格兰足球管理机构在1914至1915赛季期间正式决定,将英格兰足球顶级联赛的参赛队伍数量,从原来的20支增加到22支。这项决定本应十分容易达成,只需让下赛季顶级联赛末位两支队伍降级,同时让次级联赛前四名队伍升班,但表面上简单的联赛调整,最终却引发了英格兰足球史上最剧烈的上下级联赛争议。
那个赛季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的末位是切尔西和热刺,乙级联赛中阿森纳排在第五位,按理说这事儿跟阿森纳无关,可英足总最终却让热刺从甲级联赛掉级,只让乙级联赛中的三支球队升上去。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乙级联赛晋级的三支队伍里,竟然有排名第五的阿森纳。
热刺最终成为了唯一一支降级的顶级联赛球队
此宣告发出后,热刺方面从领导层到支持者均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热刺机构指出阿森纳负责人诺里斯借助其与当时英格兰足球总会负责人麦肯纳的交情,导致英足总在关键时刻调整了联赛分级制度。英格兰足球总会很快发布官方说明,称决定让阿森纳升入更高级别联赛的考虑因素是“诺里斯爵士为英格兰足球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这一消息立刻引发了托特纳姆热刺俱乐部内部强烈的不满情绪,热刺现任的领导人公开发言指出诺里斯在他主管富勒姆俱乐部期间,就与麦肯纳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关系,诺里斯不仅引荐麦肯纳结识坎特伯雷大主教(麦肯纳是英国国教的信徒),还曾在他政治生涯的起步阶段给予过相当多的经济支持。
据热刺透露,麦肯纳在得到诺里斯的大力支持后,便开始完全听从其指示,他赞同了诺里斯主导的多项事务,其中包括阿森纳的搬迁计划。
麦肯纳与诺里斯是否真有“幕后交易”,至今仍无定论,因为相关证据不够充分,但这次风波无疑让阿森纳和热刺之间的敌意升级到了极点,这两支同在北伦敦的队伍从此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梁子。
地铁站的命名
1923年,场外某起冲突致使双方嫌隙日增。当时诺里斯爵士意图增强阿森纳在北伦敦的号召力,遂向伦敦交通部门提议,将原先的吉莱斯皮火车站易名为阿森纳火车站。伦敦交通管理部门最初驳回了阿森纳方面的请求,由于那个时期的基础设施条件有限,调整地铁站名称相当困难,必须处理站台标识更换、票务系统更新以及导向图修订等一系列繁杂工作。
第一次建议遭到伦敦交通局否决后,诺里斯爵士再次显现出卓越的人际交往技巧,他清楚明白要在北伦敦全面压制热刺,必须将自己俱乐部的影响力扩展到赛场以外,为此他积极奔走协调,最终成功说动了伦敦交通局,吉莱斯皮地铁站因此更名为阿森纳地铁站,这个名称一直使用到现在。
阿森纳地铁站直到今天依旧在被使用
热刺俱乐部对这事儿感到非常不乐意,这家队长期在北伦敦活动,并且被当地人都视为该地区的领头羊,然而没想到,阿森纳这支被视为“闯入者”的队伍,反倒比他们更早地建成了以自己队名命名的地铁站然而热刺队方面屡次向英格兰足球总会及伦敦交通部门反映此问题,但当时阿森纳地铁站更名工程已接近尾声,并且诺里斯爵士还投入大量资金协助政府实施地铁站各项翻新工程,因此白鹿巷队的建议最终只能被搁置,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白鹿巷队仍未建成以自身队名命名的地铁站。
史上最大分差的北伦敦德比
自1913年阿森纳迁至北伦敦以来,每赛季的北伦敦德比都成为英格兰足坛焦点赛事之一,不过多数历史交锋虽对抗激烈、争夺残酷,但双方教练与球员均不敢在此类关键战中采取过分冒险的策略,因此北伦敦德比整体上往往显得平淡无奇。
阿森纳功勋教练--查普曼
然而历史上时常发生出乎意料的情况,三十年代时阿森纳在查普曼执掌下,原本只是名不见经传的队伍,却一跃成为英格兰足球界的顶尖势力,那个时期的阿森纳队里,英格兰籍的球员绝大多数都是英格兰国家队的核心成员,1934年英格兰与意大利进行的一场友谊赛,英格兰队首发阵容的十一名球员中,竟有七人来自阿森纳,直到现在,这个由单一俱乐部派出最多球员代表英格兰国家队参赛的纪录依然保持完整。
史上最大北伦敦德比分差--阿森纳6:0热刺
三十年代,热刺一直被阿森纳牢牢压制,期间也承受了对方不少欺负,1935年3月6日,一场北伦敦德比在阿森纳主场进行,他们最终以6比0大胜热刺,创造了北伦敦德比历史上的最大分差纪录。从那时起阿森纳完全确立了在北伦敦的统治地位,而昔日的北伦敦霸主热刺则遭遇了严重挫折,并随之一度跌入球队历史上的最低谷,两队之间的实力鸿沟正是在那个阶段逐渐形成的。
这等深仇大恨显然导致双方球员转会活动异常稀少,回顾托特纳姆与阿森纳长达百年的恩怨史,双方间总共不过发生过十几次球员交流,多数情况下仅限于替补队或青年队的球员调动,然而其中两次关键的球员流动,却使这两家俱乐部的对立情绪进一步加剧,格连夏姆的投敌风波便是其中一例
格拉汉姆源自苏格兰,他诞生于1944年11月30日,堪称苏格兰足球界声名显赫的球员兼教练。在其职业生涯初期,他曾于1966至1972年间效力于阿森纳队,这位曾代表苏格兰出战的国脚,在为阿森纳队参赛的227场赛事中总共斩获了60个进球。
格拉汉姆(右)
格拉汉姆结束球员生涯后,也担任过教练职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他曾是阿森纳的主教练。可以肯定的是,格拉汉姆在阿森纳历史上所有教练的排名中,可能仅排在温格和查普曼之下。在他这位苏格兰教练执掌球队期间,他带领阿森纳赢得了两个联赛杯冠军,两个顶级联赛冠军,一个足总杯冠军,以及一个欧洲优胜者杯冠军。在阿森纳俱乐部历史上,格拉汉姆在温格执教之前,一直被众多球迷尊崇为最杰出的教练之一。
格拉汉姆和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亚当斯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备受枪手拥趸推崇的主帅,却在1998年赛季正式公开宣布出任托特纳姆热刺的新任掌门人,当时几乎所有的阿森纳球迷都对这位昔日的杰出教练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情绪。格拉汉姆曾是阿森纳的主帅,带领球队多次在北伦敦德比中战胜热刺,取得过优异表现,然而他最终选择离开海布里,被球迷视为背叛者去了白鹿巷,这件事也被看作是阿森纳历史上最没面子的一段经历。
格拉汉姆担任主教练期间,确实使热刺队赢得了英格兰足球界的重要锦标,但当时这支热刺队的阵容实力,远非阿森纳队所能比肩,他希望带领热刺取得执教阿森纳时的辉煌战绩,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在2001年与热刺的合同结束后,只好遗憾地结束了自己的教练生涯。
格拉汉姆的“背离”行为已使阿森纳球迷极为恼火,然而,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相比,格拉汉姆的“背离”简直不值一提。真正令人震惊的是“犹大”坎贝尔
坎贝尔堪称连接阿森纳与热刺的关键人物,他拥有极富故事性的职业生涯,在英格兰足球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广泛认为是21世纪初叶最杰出的中后卫之一。1989年,坎贝尔才十四岁,就加入了热刺青训营接受训练,年纪轻轻的他,在训练中就表现出了非常突出的后卫核心才能,不到三个赛季,他就凭借优异的表现,被热刺提拔到成年队。
坎贝尔在热刺队踢球时,凭借稳固的防守获得了俱乐部和国家队的高度认可,很快便身兼两者队长之职,并且自然而然地被英格兰队征召入队,担任关键球员。
坎贝尔效力热刺期间
坎贝尔自从进入一线队之后,就协助热刺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这位曾经担任热刺队内队长职务的球员,也一再公开强调自己绝对不会转会至宿敌阿森纳队。坎贝尔和热刺的合约在2001年即将期满,几乎所有的球迷都猜测这位英格兰国脚会与热刺续签协议,继续在白鹿巷球场效力,热刺俱乐部管理层也确实非常愿意为坎贝尔提供一笔丰厚的薪水,但坎贝尔在得知阿森纳的主教练温格对他表示出兴趣之后,就一直拖延着与俱乐部的续约磋商。
坎贝尔效力于阿森纳期间
三个月有余,坎贝尔忽然对外透露,他渴望在欧冠这类顶级洲际赛场获得更多比赛时间,仅仅一天之后,他就正式以无约束球员的身份签约了热刺的竞争对手阿森纳。此消息公布后,热刺球迷感到十分困惑,坎贝尔若想争取更多欧冠出场次数而决定转会,凭借他作为英格兰国家队的后卫实力,可供选择的欧冠球队众多,为何偏偏要选择热刺在北伦敦的宿敌阿森纳?
热刺球迷高举“犹大”标语(犹大即为叛徒之意)
从那时起,坎贝尔就变成了托特纳姆热刺球迷最为难堪的一个代号,每逢他踏入白鹿巷球场,都会遭受热刺球迷的狂风暴雨般的指责,带有“叛徒”字样的旗帜铺满了整个运动场。但坎贝尔确实是一位能力超群的顶尖中卫,在加盟阿森纳的首个赛季,他就协助球队夺得了该年度英格兰联赛的冠军与杯赛双料冠军。
1.5亿欧元的哈里·凯恩
凯恩是英格兰本土球员中目前价值最高的,他在德国转会市场被标价1.5亿欧元,全球范围内作为中锋,他的身价也是首屈一指的。虽然他职业生涯中最出色的表现是在热刺队度过的,但很多球迷并不清楚他曾经也曾在阿森纳队踢过球。
红圈所标注的即为当时8岁的凯恩
凯恩八岁时加入阿森纳青训营接受训练,但当时他并未引起教练们的注意,青训营的教练普遍觉得这个身材矮小、体格单薄的孩子难以成为合格球员,因此仅过了一个赛季,九岁的凯恩就被阿森纳解除了训练合同。
凯恩勇夺英超金靴
没人预到那个被阿森纳放弃的年轻前锋后来转投对手热刺,并成长为世界级中锋,前队帅温格对此也只能表示遗憾,他坦言不清楚当年情形,但确信此事令人不快,更不理解俱乐部为何放走凯恩,面对这种局面,即便是温格也显得十分无措。
后话
这两支球队的对抗从未停止,但绝大多数历史时期,阿森纳都占据着对热刺的明显优势,为了奚落北伦敦的宿敌,阿森纳支持者把每年阿森纳超越热刺名次的那天称作“圣托特纳姆日”,每逢这一天,他们总会想方设法贬低对手,这个称号也成了众多热刺拥趸的伤心事。
波切蒂诺
自从阿根廷年轻的主教练波切蒂诺接手热刺以来,球队近几个赛季的表现出现了显著的提升,队内众多年轻选手迅速崭露头角,例如凯恩、阿里、孙兴慜和埃里克森等,他们纷纷获得了成长的机会,如今阿森纳在竞技层面的实力与托特纳姆热刺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这种实力上的均势也使得北伦敦的这场对决更加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