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仇敌遭受最大的羞辱,就是首先将其压垮,然后加以无情地戏弄。
熟悉阿森纳发展历程的球迷都清楚,“圣托特纳姆日”是这支球队拥趸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当白鹿巷球队的积分被定格在无法反超枪手的位置时,众多阿森纳支持者便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这份胜利的喜悦。
一方面,“圣托特纳姆日”是阿森纳支持者讥讽热刺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这也间接显现了英国足球中一个核心要素——敌对球队文化。
如今的阿森纳和热刺各自面临不同的困境,不过双方之间的宿敌关系并没有因为状态不佳而淡化。恰恰相反,每当北伦敦德比战火重燃,支持者们总会暂时忘却烦恼,为帮助本队击败对手而欢欣鼓舞。
这种独特的足球氛围并非短时间内形成,毫不夸大,如果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就不会有如今英超足球文化的鼎盛景象。在这期间,阿森纳和热刺的宿怨可谓源远流长,从最初互不相识,到现在关系紧张,这两支球队是如何结下梁子,又怎样逐渐演变成不共戴天之敌?
素昧平生
对于北伦敦地区而言,究竟哪支球队才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多年来一直存在分歧,至今也没有明确答案,不过单从迁入此地的时间顺序来看,泰晤士河畔的球队确实比枪手队早很多年。
1882年,一些来自“圣约翰长老派教徒学校”和“托特纳姆文法学校”的板球运动员,由于冬季缺少板球活动,便构思组建了一支足球队伍,旨在冬日里通过参与各类业余赛事来锻炼身体,这支队伍就是热刺的早期形态。
1884年4月,为了与伦敦另一支同样叫“热刺”的队伍相区分,这支队伍正式把名字定为“托特纳姆热刺”。那时候,他们已经在北伦敦安顿下来,1885年参加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一次比赛,同年10月17日,他们以5比2的比分战胜了伦敦的另一支球队,那支队伍的名字是St。
热刺在一些市内业余赛事中的出色发挥,引起了众多北伦敦球迷的关注前来观看,鉴于那个时期英格兰足球尚处萌芽状态,当地俱乐部间的对抗远非现在这般白热化,热刺借此良机积极拓展支持者群体,最终发展成为北伦敦颇具号召力的一个业余球队。
1896年,热刺加入了南部联赛,那并非1888年成立的英甲联赛。三年后,球队迁往了位于北伦敦的新球场,这个球场以附近一家酒吧的名字命名,被称为“白鹿巷球场”。1900年,热刺队经历了俱乐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凭借出色的竞技状态,首次赢得了1899至1900年度南部联赛的冠军头衔,紧接着在一年之后,他们又成功捧起了英格兰足总杯的奖杯,从而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了唯一一支从未参加过联赛却获得该项赛事最高荣誉的球队。
热刺凭借在各项比赛中的持续良好状态,最终在1908到1909年度成功加入英格兰第三级别联赛,在那个赛季他们获得20场胜利,11场平局和7场失利,表现出色,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晋级到更高等级的联赛。
加盟英格兰甲级联赛之后,托特纳姆热刺财源匮乏、阵容实力欠佳的问题日益显现,虽然全队同心协力,却始终无法取得更佳的竞技表现,只能长期在联赛中下游徘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最后一个赛季(1914到1915赛季),托特纳姆热刺在38场较量中仅收获了8场胜利12场平局18场失利,总积分仅为28分,最终位列联赛榜末。
相比于热刺,阿森纳的成立也同样充满巧合。
1886年,英格兰正流行足球,各地自发组织了众多业余比赛和商业赛事,尽管英甲联赛尚未诞生。当时伦敦有一家叫皇家阿森纳的兵工厂,工人们也受此风气影响,组建了自己的球队。这家名为皇家阿森纳的兵工厂坐落在伦敦戴尔广场,因此这支队伍也被称为“戴尔广场”。
戴尔广场
戴尔广场曾是阿森纳的早期前身,它承袭了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奈何资金不足,很长时间内未能加入伦敦市职业联赛。即便英甲联赛早在1888年就已诞生,当时尚属英格兰足球界边缘力量的戴尔广场,自然不可能成为首届成员。
1886年圣诞节那天,工人们商议过后,决定把球队的名称从戴尔广场更换为皇家阿森纳。为了提升经营状况,他们一方面主动参与商业联赛,以此吸引更多球迷的注意,另一方面则效仿其他成功俱乐部,努力招揽资金投入。1891年,伦敦一位小商人向皇家阿森纳俱乐部投入了首笔资金,球队因此购入了一批具有职业水准的球员,同时得以正式登记为职业性质的俱乐部,皇家阿森纳队名也由此更改为伍尔维奇阿森纳。
热刺直到1908至1909赛季才首次加入乙级联赛,而阿森纳成立时间晚于白百合,但参加乙级联赛时间却更早。早在1893年,阿森纳就已参与乙级联赛,到了1904年,球队成功升入英甲联赛。然而跟热刺的境遇雷同,阿森纳作为平民队伍,在高手林立的英甲联赛中难以立足,由于阵容深度不足,在对抗强队时常常受挫,最终只能扮演保级选手的角色。
诺里斯
球队表现时好时坏,连年低迷的球迷市场,使得资金本就拮据的阿森纳彻底陷入困境。1910年,这个以工人为主体的俱乐部面临倒闭危机。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位名叫诺里斯的房地产巨头发现了阿森纳潜在的商业潜力,他决定出售先前持有的富勒姆,并收购了这支球队。
1912-13赛季英甲积分榜
诺里斯的到访使阿森纳避免了财政危机,却没能让球队走出表现糟糕的困境。在1909至1910赛季,阿森纳在联赛层面仅收获了11场胜利,9场平局和18场失利,最终位列联赛第19位,仅以两分之差勉强留级。时运不济,没过多久,1912至1913赛季,兵工厂就遭遇了滑铁卢,38轮比赛仅赢3场,平局12场,输掉23场,最终以垫底的成绩被降入次级联赛。
球队实力下滑后的阿森纳,资金投入并未减少,却依然无法再次参与高级别联赛的角逐。诺里斯为改变现状付出了诸多尝试,却仅能将俱乐部的比赛表现稳定在英格兰第三级别联赛的中段位置,始终无法取得前两名的好成绩。
1914~1915赛季英乙积分榜
1914至1915年期间,阿森纳参加英格兰第三级别联赛,赢得了十五场比赛,战平一场,输掉三场,总共获得四十三个积分,在联赛中位列第五位,与榜眼位置之间存在明显距离。
阿森纳队上下正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赛季的考验,然而重大比赛的激烈程度不断升级,迫使英格兰各个层级的联赛暂时中止,整个欧洲足球也因此陷入了持续五年的低迷期。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使得阿森纳与热刺原先的竞技蓝图被打乱,而且,战后英格兰足球总会规则的变动,让这两支素来互不干涉的队伍,竟一下子变成了截然不同的阵营,由此,它们之间开启了持续一个世纪的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
初次结怨
实际上在那场声名显赫的“上下波动事件”发生之前,阿森纳同热刺之间的不和早已暗藏。时间回溯到1912至1913赛季结束之际,位列英甲榜末的阿森纳被迫承受降级的屈辱,经营者诺里斯经过审慎思量,察觉到团队前进的主要障碍——所在地点过于偏僻。
阿森纳在那个时期驻扎在伦敦的普拉姆斯特德,那片区域虽被划入伦敦范围,却地处偏僻,居民稀少,经济也相当落后,这种状况虽然为球队减轻了运营负担,却也限制了球队的未来进步。
因此,诺里斯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先搁置了增强球队实力的计划,转而从物质条件改善的角度考虑,决定把阿森纳的主场迁移到商业更加活跃的地段。
诺里斯考察过后,决定阿森纳的新主场设在北伦敦的海布里区域。海布里地处北伦敦的闹市区,出行方便,看台气氛热烈,非常有利于球队的持续进步。1913年,诺里斯同圣约翰学院达成场地过户共识,正式获得海布里球场的长期使用权。
就当阿森纳上下欢欣鼓舞准备进入新球场时,意外发生了。
那个时期,热刺队正参加顶级联赛,在海布里拥有深厚的球迷基础,阿森纳队的加盟意味着他们将共同争夺这片球市,这自然让白百合感到不快,阿森纳租用球场的情况,也让四年前刚投入巨资翻新白鹿巷球场的热刺感到愤慨。
没过多久,热刺俱乐部就就阿森纳转会的事情向英格兰足球总会递交了申诉,不过因为阿森纳转会程序完备,并且诺里斯在房地产领域声望很高,所以热刺的申诉最后没能阻止阿森纳前往北伦敦的计划。
然而彼时热刺正角逐于最高级别赛事,阿森纳则参与的是下一层级比赛,尽管搬迁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摩擦,毕竟这两支球队并非直接交锋的对手,所以这次摩擦并没有演变成更大的动荡。
成为死敌
如果说迁徙事宜仅使阿森纳同热刺产生嫌隙,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联赛调整争议”便让双方彻底反目,进而开启了持续一个世纪的宿怨。
先前提及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持续扩大,迫使英格兰各个层级的足球联赛不得不暂停赛事。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英格兰足球总会于1919年举行会议,宣布各个层级的联赛逐步恢复进行。多年战争的破坏性影响,导致众多足球人才在战火中不幸离世,原本逐步走向成熟的足球结构也因此面临瓦解的边缘。
为了体现战后各项工作的逐步复苏,英格兰足球总会决定将英格兰甲级联赛和英格兰乙级联赛的队伍数量都增加到22支。根据惯例,如果联赛规模扩大,新增的席位将分配给上一赛季降级的球队。也就是说,1914到1915赛季英格兰甲级联赛排名倒数第二和第三的切尔西队、热刺队应该继续留在最高级别的联赛中。
谁也没想到,意外就此发生。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1914至1915赛季英甲联赛第31轮,曼联和利物浦展开对决。与现在情况不一样,那个时期的红魔和红军都遭遇了各自的困境——利物浦整体发挥比较平淡,最终在联赛中位列第13名;曼联的战绩则更加不理想,在那个赛季他们长时间处在降级边缘,临近赛季结束时更是承受着巨大的保级压力。面对实力更胜一筹的利物浦,曼联必须赢得一场比赛,否则将面临降级的风险。
利物浦当时已无冠军可能,也无需担忧降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升级几乎肯定会导致下赛季联赛无法进行,前景的不确定性使部分球员产生邪念,他们觉得在战争的掩护下进行某些见不得光的行为,或许能侥幸不被发现。
当前情形下,有三名曼联成员和四名利物浦成员在赛事开始前就“曼联以二比零击败利物浦”这一结果进行了投注,比赛过程中他们几乎如同排练般将二比零的比分维持到了比赛结束。
球员们自认表现完美无缺,然而裁判和一些观众察觉到了异常,利物浦在场上曾有一次点球机会,但他们却十分反常地踢飞了那个点球,比赛临近尾声时,利物浦的弗雷德·帕格南面对一个极好的射门时机,却把球射在了横梁上,随后他和部分队友出乎意料地发生了争执。
弗雷德·帕格南
赛事收场之际,出现了涉及两方联手作假的流言蜚语。英格兰足球总会随即着手查办,证实该场对决确实发生了赌球行为。据悉,弗雷德·帕格南本就清楚同伙的配合踢假球作为,因不肯屈从,他曾经用威胁队友打入一球来搅乱这局“安排好的比赛”。可惜的是,在临近终场时,面对千载难逢的得分良机,弗雷德·帕格南的射术却偏打在门框上,这一失误直接导致了他和队友之间爆发激烈争执。
英足总最终决定,参与假球的三名曼联球员和四名利物浦球员将遭到终身禁止参加比赛。但是英足总始终未能发现俱乐部参与假球的确凿证据,因此这场假球事件只能被视为球员的个人行为。曼联和利物浦并未因此受到积分上的处罚。最终曼联依靠这宝贵的两分,勉强避免了降级。而切尔西则不幸跌入了降级区。
此番涉及曼联和利物浦的假球风波,同阿森纳与热刺又存在何种牵连?
上文提及,英格兰足球总会决议于1919至1920赛季将英格兰甲级联赛的参赛队伍增加至二十二支。切尔西作为曼联与利物浦涉嫌假球风波的主要受害者(他们在2014至2015赛季仅以一分之差屈居曼联之后),理应继续在甲级联赛角逐。然而,热刺与曼联在进球数与失球数方面的对比悬殊,使得前者最终被判定并非假球事件的关联方,这一判断为后续的变故埋下了隐患。
麦肯纳
诺里斯把握住了难得的时机,他让麦肯纳,这位利物浦和联赛委员会的负责人,否决了热刺直接升级的提议,转而决定对另一个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的名额进行投票,这个名额的归属将依据各队的竞技表现和对英格兰足球的总体贡献来共同判定。
这个计划里面有不少缺陷,所谓“对英格兰足球产生的效果”缺乏明确的衡量方式,热刺队和英格兰第三级别联赛中排名靠前的好几支球队看法不一,到现在还没有达成共识。
1919年联赛委员会举行年会时,有资格参与投票评选的是以下球队,它们分别是:1914至1915赛季英甲联赛垫底的泰晤士河畔哈罗,以及英乙联赛中位列第三的巴恩斯利队,第四名的狼队,第五名的阿森纳队,第六名的伯明翰队,第七名的赫尔城队,还有第十八位的诺丁汉森林队。
诺里斯
诺里斯表示阿森纳是英格兰联赛体系中最早加入的南方俱乐部,长期为英格兰足球体系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热刺在投票前持续开展活动,管理层向其他俱乐部发送了说明文件,其中详述了热刺对英格兰足球的积极影响,并证明该俱乐部完全有条件留在顶级联赛中。
结局令热刺全体人员极为不满,阿森纳于此次投票中赢得18票,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位置。热刺在此轮投票中共获8票,位列第二档;巴恩斯利得到5票,狼队收获4票;诺丁汉森林获得3票,伯明翰拿到2票,赫尔城仅得到1票。
公布之后,多数俱乐部不表赞同,唯独阿森纳未被反对。狼队强调自己作为英甲联赛的先驱,其贡献远超阿森纳。热刺则强烈质疑这一决定,指责阿森纳老板诺里斯与多位官员关系密切,怀疑此事背后有操纵行为。
热刺的申诉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他们只能认命于被踢出更高等级的赛事,与此同时,上赛季在低级别联赛中位列第六的阿森纳,却因为其在英格兰足球界的卓越成就得以再次获得参加顶级赛事的资格,尽管该队那年的真实名次应为第五,却因当时的统计失误被错放到了第六的位置,这一疏忽直到1975年才得以更正,从那以后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支球队都没有再次掉到更低等级的联赛中去
到现在为止,这场关于升降级的争议一直让很多球迷感到困惑,诺里斯是否进行了不为人知的干预,目的是帮助阿森纳保级?
年代久远,相关证据已难寻觅,但依据后人记述留下的零星线索,仍可尝试勾勒出事件的完整轮廓。
2009年出版的《 The 》一书,记叙了1919年发生的升降级风波。书中提到,诺里斯多次向英格兰足球总会反映那场声名狼藉的双红会假球事件,要求英格兰足球总会将涉案的两支队伍予以禁赛处罚,否则他将联合中部及南部的其他俱乐部,脱离职业联赛自行组建新的联赛体系。
当时英格兰足球界,阿森纳是首个加盟联赛体系的南方俱乐部,即便后来降到次级联赛,依然具备相当影响力。《The》一书指出,英足总最终被迫让步,主要因为诺里斯以及阿森纳强大的势力,最终以特殊方式让球队重返顶级联赛。
一些枪手支持者对这种观点表达了激烈质疑,网络平台“the ”呈现了一种创新的观点。
战事刚起时,人们并未料到冲突会如此残酷,甚至有很多人以为圣诞节就能收场。英格兰足球总会于1914年9月1日举行会议,决定1914至1915赛季的英格兰各层级联赛照常开展。
未曾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未快速落幕,战事反而呈现范围持续扩大的态势。1914年圣诞节之后,各支队伍的观众数量显著减少,众多球迷与运动员均被征召参战,为祖国效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托特纳姆热刺队以众多队员服兵役为由,向赛事管理者提出申请,希望得以留在最高级别的竞技平台继续参赛。不过,伦敦地方性报刊《The》发表文章指出,由于阿森纳发迹于一家名为“皇家阿森纳”的兵工厂,该兵工厂在一战期间扮演了关键角色;而且,依照诺里斯的说法,阿森纳一直是英格兰足球联赛体系向南方渗透的排头兵,在他们的带动下,众多南方队伍相继融入全国联赛体系,从而构建了全国性职业联赛的框架。
另外,The 说明,阿森纳在最终投票中之所以能以绝对优势战胜热刺,得益于一位媒体人的关键支持。
这位记者叫詹姆斯·卡顿,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了,但在那个遥远的20世纪10年代,他却是英格兰足球界最负盛名的足球解说专家。
英足总决定通过投票来决定最后一个升入顶级联赛的名额,诺里斯于1919年1月8日给卡顿写信,请求他协助阿森纳进行游说工作。卡顿最终应诺里斯之邀,在其执笔的报纸上发表文章,盛赞阿森纳长期以来为足球联盟所做的努力,毋庸置疑,卡顿的奔走呼号也间接促进了社会各界对阿森纳看法的改善,为阿森纳日后在投票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创造了条件。
结语
当然,虽然双方说法不一,1919年那次升降争议至今仍无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就在这次争端之后,原本只是小摩擦的阿森纳和热刺彻底变成了对立面。再过很多年,双方逐渐变成了无法共存的死对头。
阿森纳同热刺,这对北伦敦的宿敌,却维系着超过百年的交情,双方在漫长的岁月里明争暗斗,持续给球迷带来激动人心的对决,其间的恩怨情仇早已超越绿茵场范畴,深深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也许,所谓的“恩怨纠葛”已经不再关键,在对抗中感受角逐的兴味,才是北伦敦两支队伍给世人带来的精彩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