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四川男篮凭借“三外援”阵容挺进CBA总决赛,这一政策及其背后的四川队顿时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有媒体直言,若四川队夺冠,那将是中国篮球的笑柄。一时间,“三外援”仿佛成为了阻碍中国篮球及本土球员发展的障碍和难题。然而,“三外援”真的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吗?
自“三外援”政策实施已超过十年,然而,真正彰显“三外援”优势的,却是姚明接管上海男篮之后。在2009至2010赛季,上海男篮借助“三外援”之力成功重返四强行列。此后,几乎每个赛季都有球队利用“三外援”政策,要么从排名末尾跃升至八强,要么更进一步进入四强,山东和四川两支球队更是闯入了总决赛。观察这些球队的过往表现,可以发现“三外援”似乎成了破坏平衡的元素,他们的突然崛起无疑让不少人心生不悦。
尽管心中不悦,但实施“三外援”政策难道不是为了制造混乱吗?该政策允许排名后四位的球队在已有的两名欧美外援基础上,额外引入一名亚洲外援,其意图显然是为了增强这些实力较弱的队伍,使他们能够赢得更多比赛,从而使联赛的竞争更加复杂难测。有些“三外援”球队甚至能够闯入半决赛和决赛,这难道不是一种意外的喜悦吗?了解情况可知,每个赛季至少有四支球队配备了“三外援”,然而真正能够晋级季后赛的队伍却寥寥无几,通常只有一两只。
实际上,尽管“三外援”政策在山东、四川等地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能对整个联赛乃至中国篮球的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首先,亚洲地区具备高水平实力的球员数量寥寥无几,而那些能够被引进并融入球队,与队友产生良好化学反应的球员更是凤毛麟角。少数球队之所以能够运用“三外援”策略游刃有余,或许与他们的管理能力密切相关。在CBA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球队的外援实力远超亚洲外援,然而却往往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
再者,“三外援”带来的好处只能享受一次,若球队成绩摆脱了排名后四位的困境,便无法再享有“三外援”的待遇。三外援或许能助你一时摆脱困境,但真正的富裕还需依靠自身努力。这也是很多人对这项政策提出批评的原因,认为它是一次性的短暂享受后便是终结。然而,篮球投资人们对于篮球的热爱是真挚的,他们虽然体验到了“三外援”带来的甜蜜,但绝不会为了再次品尝这种甜头而故意让球队陷入低谷。若想持续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就必须将资金投入到本土球员的培育之中,而这正是“三外援”政策所追求的根本目标。